以赛促教 锤炼“智造”新师能 —— 建筑团队深耕装配式建筑施工竞赛备赛纪实
近日,河南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已经进入白热化备战阶段。建筑学院青年教师团队正以“技术攻坚+教学转化”双轨推进备赛,用实战锤炼对接行业前沿的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,为智能建造人才培养探路。
装配式建筑施工赛项以“高精度、全流程、强协同”为特点,要求参赛团队既精通预制构件深化设计、智能吊装模拟等技术硬核,又能将复杂工程实践转化为教学模块。这对习惯课堂讲授的青年教师而言,是一次从“知识传递者”到“工程问题解决者”的身份跨越。
备赛初期,团队面临双重挑战:技术上,需攻克BIM模型与工厂生产、现场施工的精准衔接难题;教学上,需将毫米级误差控制、动态施工方案推演等产业前沿转化为学生可理解的课堂任务。团队成员回忆说:“我们像拆解‘技术盲盒’,从标准图集到工地实景,从软件建模到算法验证,每一步都要打破原有知识边界。”
吴泽老师的指导贯穿全程:他带领团队扎进虚拟工地,用“问题链”替代“模板化教学”——从“预制外墙板如何抗风?”到“吊装延误1小时如何调整全局计划?”,逐个拆解工程痛点;用“教学转化思维”重塑技术攻关,将BIM碰撞检测结果转化为互动式案例,把施工进度模拟数据提炼为决策树流程图。团队成员在反复打磨中,逐渐掌握“用工程语言讲专业,用教学逻辑解工程”的双向能力。
目前,团队已完成20余版深化设计方案、10次全流程仿真推演,教学模块库积累30+个真实工程场景案例。“备赛不仅是备‘赛’,更是备‘教’。”一位青年教师坦言,“现在站在课堂上,我能更自信地把‘为什么这样设计’‘如何优化施工’这些问题讲透,学生眼里的光更亮了。”
此次备赛,不仅让青年教师的技术硬实力与教学软实力同步跃升,更探索出一条“以赛促教、产教融合”的师资培养新路径。正如学院负责人所言:“当教师能站在产业前沿解题,课堂就能真正成为培养未来‘智能建造工匠’的孵化器。”
目前,团队正进行最后阶段的方案精修与模拟演练。无论赛事结果如何,这场“技术+教学”的双向奔赴,已为学校智能建造专业注入强劲动能,更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储备了一支“懂技术、会教学、能创新”的青年师资力量。